文物保护考古学院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——聊聊学习这些事儿

为加强学风建设,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,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方面的问题和困惑,4月14日下午,文物保护考古学院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。会议由20文物修复301班李莹莹主持,在校各班学生代表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活动。


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 


综合办主任侯贤俊在致辞中分享了自己大学时求学的经历,勉励学生们不要虚度在校的大好时光,树立远大目标,努力追“梦”。各班级优秀学生代表依次上台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,介绍学习方法,并随机抽取学生问题进行解答。




  

21文物考古301班石煜说:“建议戒掉或管控刷短视频的习惯。刷视频是一种快餐式的见闻摄入,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,同时也是在切割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,让我们逐渐无法长时间静心做事。学习上要努力克服畏难情绪。面对不好理解的科目,我们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,这种负面影响会让我们进入一个恶性循环,要用不服输的信念攻克难题。要正视自己不喜欢的学科,对待喜欢的学科要做到精益求精,对待不喜欢的要做到尽力而为。”



  

21文物修复302班刘荣楷说: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。需要了解自己的专业,对自己的专业有信心。明确自己的目标,如取得文物修复师职业能力等级评价,并为之努力奋斗。上课要认真听讲、记笔记。对课堂上老师讲的重点知识做好笔记,笔记要简洁明了,有条理。建议广泛地实践和阅读。通过大量观察和近距离接触文物去认识不同时代文物的特点和工艺,了解文物的出土环境和埋藏情况,具体分析文物病害的形成。要多读史书以及论述各时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学术性论文,但切忌将历史演义和杜撰改编的文学作品当作正史。也要读中国传统工艺方面的书籍,加强我们对文物制作工艺的认识,这对我们进行文物修复将会有很大帮助。此外也可以多读一些考古报告和发掘简报。”



21文物修复302班马淏然说:“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清晰认识,通过广泛地阅读和实地考察,逐渐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。在认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,结合课堂笔记,着重记忆重点内容。课外要广泛阅读,如钱穆的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、陈旭麓的《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》,值得反复阅读。”





通过各班优秀学生代表的分享,同学们学到了许多能够借鉴的学习方法,例如:提高效率,拒绝长时间低效率的伏案苦读;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;要适当放松,参加体育活动,劳逸结合;观看与专业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,增长见识;记录有趣的知识等。




活动最后,王蔓蕾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,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把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推广到每个班的每位同学,期盼大家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融合优秀经验,助力自我成长。

俗话说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......”学习不仅要吸收和接收,也需要交流和互动,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,在学习时与人分享,你学到的知识只会更多。

摄影:马淏然   审核:赵博


上一篇:下一篇: